赣州一极四区正在稳步建设中,努力建设好大赣州。
承载着建设创业、宜居、平安、生态、幸福赣州的伟大事业梦想,我市干部群众围绕省委对赣州发展提出的“一极四区”(即打造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、特色产业的聚集区、绿色发展的先行区、和谐发展的示范区、作风建设的模范区)建设目标,迈开加速跨越步伐,以鲲鹏展翅的豪情,争创新时期“第一等工作”!
扬优成势加速跨越
——赣州全力推进“一极四区”建设纪实
12月28日,章贡区水西镇和乐新村的村民在欣赏春联。新年来临之际,章贡区文广局组织人员到部分乡镇开展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,与群众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。当天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、现场写春联、趣味游戏等活动,给村民们献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,受到村民们的欢迎。黄杨宁 记者吴书梅 摄
12月30日,章贡区沙石镇失地农民、食用菌种植大户黄振飞(右二),利用冬闲时节向前来“取经”的村民讲解新型绿色有机食用菌栽培技术。据了解,该区多举措引导失地农民就业创业,鼓励创业的失地农民互帮互助、抱团发展,让失地农民由“农民变市民”的同时,成为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新生力量。章璋 见习记者郭芷汇 摄
12月29日,赣县红金稀土有限公司工人在稀土萃取分离生产线上忙碌。近年来,赣县积极扶持企业加大新技术、新产品研发力度,鼓励企业与高校、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建立实验室及新产品研发中心,增强自主创新能力。据了解,今年前三季度,赣县规模以上稀土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.26亿元,同比增长65.88%。李波 见习记者郭芷汇 摄
1 发挥区位优势 打造全省发展重要增长极
12月28日,瑞寻、昌奉(靖安)高速公路正式通车。其中瑞寻高速通车为我市新添一条入粤的快速通道,我市寻乌县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。
区位优势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,是当今区域竞争的重要砝码。赣州自古有“承南启北,呼东应西,南抚百越,北望中州”的区位优势。在当今机遇与挑战中,赣州位居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重要位置,地处我省对接粤闽的前沿阵地。赣州是江西最大的设区市,拥有全省四分之一的面积、五分之一的人口,在区域经济发展中,是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极。
赣州在加快发展、转型发展中,牢牢抓住了区位优势这一要素,加强与港澳台、珠三角、长三角和长株潭经济区的对接互动,充分发挥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、海西经济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,积极抢占发展先机。如今的赣州,“跨越”水陆空,“老区”成中枢。
赣州建成和在建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,大(庆)广(州)、厦(门)蓉(成都)、泉(州)南(宁)三线高速赣州段以及大广与厦蓉高速连接线-环城高速的建成,使得赣州高速公路交通网初步形成。在铁路建设方面,一条条钢铁大动脉,跨越赣州青山绿水,舞动江西进位赶超之翼,融入粤、闽、湘,向全国伸展,加速赣州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。
目前,我市在建的铁路项目有赣韶铁路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、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。鹰梅铁路已列入全国铁路“十二五”规划,为国铁Ι级、双线、电气化工程,拟经过我市宁都、石城、瑞金、会昌、安远、寻乌6个县(市),我市境内约300公里。昌吉赣客专,是“十二五”期间我省铁路建设的头号工程,属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和“十二五”规划建设项目,线路总长约400公里,我市境内约100公里。目前,昌吉赣客专前期工作有较大进展,路地双方对该项目的建设标准、走向方案、站场设置以及建设时机等均已达成共识,争取2013年下半年开工建设。民航方面好事连连。赣州市作为国家发展支线航空的试点城市,先后开通至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南京、厦门、长沙、南昌、重庆等航线,赣州黄金机场成为江西第二大机场,也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最大规模的民用机场,形成6至8小时内通达全国50个省会城市和重要经济城市的航线网络。
赣州是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,是内陆唯一设有两个海关和商检的设区市。今年前11个月,赣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24亿美元,同期增长69%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.4%,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9.3%。
路通四海,满盘皆活。良好的区位优势,也成了赣州招商引资闪亮的“名片”,美国法拉赛斯能源有限公司、德国格特拉克、西班牙拉法格、泰国正大集团、日本住友、日本东芝、中国五矿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(集团)相继在赣州建厂投产。全市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45%,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%,对财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%。目前,赣州的开放型企业与131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。
2 发挥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来源:中国赣州网
10月24日,全省举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项重大项目开工仪式,赣州在分会场举行赣州豪鹏科技有限公司清洁能源产学研项目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,这标志着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良好开端。这10个项目,涉及稀土、钨新材料及应用,电子信息,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,具有产业层次高、科技含量高、税收贡献高、资源消耗低的特点,总投资43亿元,建成达产后可新增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、利税20亿元。
围绕新型工业化、发展生态化战略,结合市情,赣州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江西省第一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——江西(赣州)新型电子材料基地已经落户赣州,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基地、甜味剂产业基地、稀土发光材料及低碳绿色光源基地、硬质合金工具及硬面材料产业基地、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、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、氟化工基地等7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在申请中。
赣州自然资源丰富,尤其矿产资源丰富,有“稀土王国”“世界钨都”之美誉。
目前,“稀土王国”展现王者之气,赣州已由资源基地迅速跃升为全国稀土原矿及冶炼加工产品主产区、集散地,形成了采、选、冶、加到应用产品一条龙的产业格局,离子型稀土矿生产能力和分离能力约占全国同类型产品一半以上,发展目标直指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、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产业基地;全国三分之二的钨精矿在赣州加工,赣州已成为全国钨矿及钨冶炼产品的主产区和集散地,我国钨产业重要基地,正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,开启了“世界钨都”的世界梦。
结合市情,依托区位优势,赣州正大力发展总部经济、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,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,五年内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,占GDP比重提高到5%以上;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,形成以赣州为中心、辐射周边四省八市的“三小时物流服务圈”;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,培育精品线路和旅游品牌,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、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。今年前11个月,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655万人次,同比增长27%;旅游总收入127亿元,同比增长42%。
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,赣州稳定粮食生产,巩固提升脐橙、生猪、花卉苗木、蔬菜、油茶、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。目前,赣州已成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、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,制定了赣南脐橙国家标准,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余个,创建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超百个,培育农业知名品牌100多个。
“十二五”开局态势良好,全市生产总值、财政总收入、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,尤其是财政总收入预计增长40.3%。
3 发挥生态优势 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
赣州山川秀美,生态优越,是中国南方18个重点林区之一,森林覆盖率达到76%。境内主要河流水质保持二类以上,空气质量优良。赣南脐橙生长在蓝天白云之下,青山绿水之间,日照长、积温高、温差大的独特气侯,群山环抱的盆地丘陵地貌,富含有机持和各种矿物质的红色土壤,孕育了它色泽光亮、果品均匀、香甜脆爽、汁多味美的独特品质。目前,赣州的脐橙面积186万亩,今年脐橙产量达到140万吨,已经成为种植面积世界第一,年产量世界第三、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。
脐橙的世界,世界的脐橙。赣南脐橙不仅走了国内所有省会城市市场,摆上了沃尔玛、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货架,并且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赣南脐橙已获得“无公害农产品”“有机食品”“绿色食品”“中华名果”等称号。列入国家11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,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。
良好的生态环境,已成为赣州加快发展、转型发展的品牌和财富、潜力和希望。目前,赣州大力推进生态资本化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,推进节能减排,建设粤港澳优质商品猪供应、南国特色花卉苗木、精品蔬菜、高产油茶等生产加工基地,加速生态优势转化,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、绿色、集约发展转变,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、产业循环式组合、社会循环式消费,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、生态文明示范区。
为保护好赣州一方青山绿水,赣州严把项目审批环保关。截至目前,赣州累计拒绝环保不达标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工业项目20多个,涉及外来投资33.6亿元。同时,赣州大力打造低碳生态工业园区,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。目前,赣州开发区成为“江西省首批省级生态工业园区”,兴国工业园区、大余工业园区、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赣州沙河工业园区、上犹工业园区、于都工业园区、瑞金工业园区获批创建生态工业园区。
如今,走进绿色赣州,眼前像铺开了一幅写意山水画,天蓝、山青、水碧、树绿,处处绿意浓浓,有“富丽江城”之美誉的赣州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赣江、东江的源头。
4 顺应群众新期待 打造和谐发展示范区
幸福是每个人一生永恒的追求,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,只有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上,才有持久动力。
去年年底,赣州在省委常委、市委书记史文清的亲自倡导下,全面展开了创业、宜居、平安、生态、幸福赣州的建设。从逻辑关系上来看,创业是幸福,宜居是幸福,和谐平安是幸福,生态良好也是幸福。最终落脚点、最本质的体现是幸福赣州,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是一脉相承的。
一个地方的GDP上去了,并不等于这个地方老百姓生活就幸福了,关键要看发展的成果能不能让老百姓共享。
今年,全市共争取上级校舍安全工程等资金5.19亿元,新(改、扩)建校舍68.3平方米;全市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1%;全年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亿元,救助资金使用率达106%;乡镇(街道)和村(社区)便民服务机构为群众办事28万余件……
赣州大力弘扬一心为民的苏区精神,顺应群众新期待,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打造和谐发展示范区。赣州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被列为全国试点城市,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量连续六年排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。今年年初,赣州提出在完成省定民生工程任务的基础上,投入200亿元资金,集中力量办好涉及群众利益的100件实事。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,开工率达100%。赣州正借鉴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做法,编制《民生幸福指数及考评办法》,努力形成长效机制来推进幸福赣州建设。目前,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、为8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等100件实事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。1月至11月,全市民生支出达140.7亿元,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4.9%,高出全市财政支出增幅14.3个百分点。
安全感是衡量百姓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数。我市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,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“长安杯”,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,连续7年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全省前列。
“哎呀嘞,宏伟蓝图方向明,惠民政策暖民心;‘八大工程’很实在,人民群众笑盈盈。如今干部好作风,真心实意为群众;带领村民奔小康,建设苏区立新功。呦喂……”兴国县山歌剧团歌手钟俊兰,自编山歌来表达对赣州坚持民生为本理念的衷心拥护。
5 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 打造作风建设模范区
“苏区干部好作风,自带干粮去办公。日着草鞋干革命,夜打灯笼访贫农。”这是一首歌颂苏区干部传遍神州的兴国山歌。
赣州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,这里曾经创造了苏区时期的“第一赣州”。10月20日,中央电视台“心连心”艺术团在瑞金进行慰问演出,小品《新苏区干部好作风》就反映了新时期的赣州干部,继续发扬“创造第一等工作”的优良作风,深入开展“送政策、送温暖、送服务”(即“三送”)活动,打造作风建设的模范区,吸引着各方有识之士、青年才俊共建创业、宜居、平安、生态、幸福赣州的生动实践。
从2010年12月开始,赣州2万多名干部下基层开展“三送”活动。在“三送”活动中,全市下派干部与原单位脱钩一年,带着优质公共资源,带着先进的产业发展理念,带着最新扶持政策和致富信息,与当地群众“结对帮扶”,同吃同住同劳。截至今年12月6日,累计为群众办好事、实事10.76万件,为基层群众、送上帮扶慰问金1.52亿元,争取项目扶助资金6.95亿元,培育壮大了一批农业产业;收集基层群众诉求意见23.51万条,协调处理各种矛盾纠纷4.23万件,解决信访问题6137件,一些多年积累的信访“骨头案”“钉子案”得到化解。崇义县龙勾乡村民胡显浩为此书写门联:“耳闻三送目睹三送三送解民难,手捧温暖心受温暖温暖聚民心”;横批“福泽人民”。
赣州把干部队伍“治庸、治懒、治散”活动与全省“发展提升年”活动有机结合起来,通过明察暗访、专项督察、新闻媒体参与等方式,及时发现和掌握了干部作风方面的5大类问题21种表现,制成警示教育片进行曝光。建立了网上监察系统,对窗口服务部门的服务态度、办事效率、工作作风等实时监测。活动开展以来,各级机关干部的会风会纪、在岗在位、深入基层、服务企业等情况明显好转,服务意识实现了“三个明显转变”,即从热情服务向优质高效服务转变、从坐等服务向主动上门服务转变、从单项服务向全过程全方位服务转变。
赣州中心城区把开展“治脏、治乱、治堵”(即“三治”)活动,与创建全国生态园林城市、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结合起来,实施了十大任务为城市“洗脸”、十大任务为城市“理序”、十大任务为城市“活血”,打好市容环境卫生整治、公共秩序整治、交通秩序整治三场攻坚战。在中心城区“三治”活动中,赣州特别强调机关干部带头做表率。对单位公车、单位干部职工私车和摩托车闯红灯、乱停乱放等行为,实行“一把手”负总责,并与本单位年度奖励工资挂钩、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。从而带动广大市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到“治脏、治乱、治堵”活动中来,使中心城区城市品位有了明显提升,市民出行更方便了。(赣州51人才网 编辑)
文章来自;赣州人才网 http://ganzhou51.net/ 转载请保留链接。
服务热线
QQ13281423